拍過近千支電視廣告的人可能不多,更別說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了。但是美國第三大速食店溫娣漢堡的創辦人湯瑪斯(Dave Thomas),卻締造了這樣的記錄。
雖然湯瑪斯早在一九八二年便從董事長的位子退休,但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他蛻變成八百多支溫娣電視廣告中的主角。在廣告裡,湯瑪斯總是穿著白襯衫,打著紅領帶,臉上堆滿了笑容,在簡單的場景裡,有時他在做漢堡,有時則搭配名人現身,以幽默的手法推銷溫娣。
這種廣告方式,十二年來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湯瑪斯開始出現在廣告中,溫娣的銷售量便直線上升。一九九六年,當湯瑪斯準備拍攝第五百支廣告時,還吸引了一千六百位民眾參加模仿湯瑪斯大賽,以爭取與他合拍廣告的機會。
溫娣的廣告雖然不花俏,但是消費者卻很認台北翻譯社同湯瑪斯,看到他就像看到鄰居的爺爺,平易近人地分享他自己非常喜愛的漢堡薯條。行銷大師賴茲(Al Ries)日前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速食不是正襟危坐的經典大餐,而是充滿樂趣的食物,湯瑪斯成功展現了那種感覺,因此能夠吸引消費者。
南佛羅里達大學行銷教授賴芙娣(Barbara Lafferty),則在TheStreet.com 網站上分析,溫娣廣告成功的原因在於,湯瑪斯的形象與溫娣的市場區隔吻合。溫娣主攻成人市場,鎖定喜歡高品質速食的人,湯瑪斯從不在廣告中推銷買台北翻譯社餐附贈玩具等,只傳達一個簡單一致的訊息:溫娣的食物很好吃。這種方法有別於對手麥當勞鎖定兒童的策略。麥當勞的廣告是由卡通人物麥當勞叔叔領銜,主要訴求是讓兒童吃得飽又玩得夠。
然而「消費者認定湯瑪斯就是溫娣」的這個優勢,如今卻成為溫娣必須思考的問題。湯瑪斯於今年一月初因為肝癌過世,溫娣頓時台北翻譯社喪失這個超級明星。過去,其他公司也曾面臨類似的情況,在喪失高知名度、具代表性的創辦人後,必須找出不同的方法繼續前行。
例如,迪士尼的創辦人迪士尼於一九六台北翻譯社六年過世,迪士尼曾經因而沈寂了一段時間,後來公司逐漸減少使用迪士尼的形象,改以公司本身為主體,才再度找回舞台。但迪士尼也沒有完全放棄明星創辦人的影響力,公司才剛舉辦過他一百歲冥誕的大型慶祝活動。
另一個例子則是肯德基。創辦人於一九八○年過世,公司繼續使用他的形象,最後還以他為藍圖,創造了白髮白鬍鬚的肯德基爺爺,台北翻譯社透過站立在店門口的塑像,或廣告中的卡通人物,繼續發揮他的魅力。
美國Orville Redenbacher 牌的爆米花,不僅以創辦人為名,廣告也以他為主。在創辦人年事漸高時,公司逐漸推出有他孫子出現的台北翻譯社廣告,把他塑造成像創辦人一樣高瘦,且愛吃爆米花的人物,因此在創辦人過世後,廣告能順利由孫子接棒,繼續一脈傳承的光環。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186期(2002年2月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