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 如果想簡單過日子,那創業機會輪不到你,因為簡單的事情

林:我建議學校應該跟社會多接軌。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很多教授跟學校請假2年去創業,賺到錢再回來教書,還在公司擔任顧問。大學的研究都是領先產業的,無論是IT、生物科技、製藥,企業都很想從學校獲得這些領先技術。 此外,台灣很小,無論生產或服務,產業都需要國際視野高的人才,如果只考慮本地,不考慮國際市場,是沒辦法生存的。 台灣科技業之所以發達,是因為1990年後,有很多國外回來的人才,他們帶領台灣前進,但現在反而很少。 施:我創業40年,當時從經濟的供需理論來看,是剛好搭上論文翻譯需求出現。現在的機會不如我當年多,必須動腦筋,才能找到真正的機會。 大家要思考社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宏碁的「微笑曲線」,兩端代表研發與行銷,對此我各有註解:研發是與全球競爭;市場應用或行銷,是與本地競爭。 我的座右銘是: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從哪裡找瓶頸?生活中看到不方便,若目前沒有人去滿足,想辦法論文翻譯突破這個瓶頸,就是機會。但它若是容易突破,就不是瓶頸,所以要挑戰困難。 如果想簡單過日子,那創業機會輪不到你,因為簡單的事情沒有價值。 4. 邁向成功:懂人性、找價值 創業需要哪些特質? 林:蘋果公司用硬碟取代DVD,這個技術並不困難,卻做出熱賣的iPod。iPod讓一個機器裝論文翻譯千百首歌,它賺「服務」的錢,不是賣機器的錢。 TBB的創業方程式,3階段蘋果都掌握到,因此很難有第2個企業取代它。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沒有讀大學,也不是工程師、商學院高材生,為什麼他成功?因為他懂人性。他是“humanity engineer”(指了解論文翻譯人性的工程師),最有價值。 我認為,大家千萬不要念電機系(大笑),不要被框框框住。通常論文翻譯電機學院的學生對商業模式很頭痛,商學院卻覺得很輕鬆。關於商業模式的問題,要是有「人性學院」,大家都應該去選修。像哈佛大學的哲學課,就有1,000多人去上。 施:1論文翻譯989年,我提出台灣成為「科技島」的概念,最後真的成真;但我也是第一個後悔的人,立刻改口要當「人文科技島」。因為只強調科技會有問題,可是很明顯地,15年過後,社論文翻譯會價值還是只認為「科技」最重要。YEF和龍騰這樣的競賽,就是要提供誘因,引導社會風氣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