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持認同的企業。 此外,除了社會創業家自己單打獨鬥,

可以這麼說,愈來愈多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社企,正在推動世界邁向更好的境界,而消費者也比以往更願意用消費行為來支持認同的企業。 此外,除了社會創業家自己單打獨鬥,全球社企也逐漸形成緊密的網絡。2006年開始,包括推廣社企理念的基金會、群眾募資管道、創投基金與社群交流平台等,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急速增加。 當社企成為全球改變世界的一股新力量,算是後起之秀的台灣,社企發展的進度如何?有興趣的年輕人又該如何投入社企? 社會企業vs. 企業社會責任 5年前開始研究台灣社企發展的輔仁大學社會企業學程主任胡哲生觀察,相較於英國、新加坡與香港透過政府公論文翻譯共福利政策來推廣,台灣的模式比較接近印度以及孟加拉,靠的是民間草根的力量。 雖然參與社企的人數逐年增加,但是台灣仍有許多人,甚至是政府官員,對社企的概念仍一知半解。最經典的例子是,在2個月前一場討論建立社企相關法規的說明會上,某位官員當場說:「台灣有那麼多企業在負社會責任,為什麼你們還要做社會企業?」此話論文翻譯一出,令現場社企人士傻眼,也凸顯出政府對社企的認知不夠、推動步伐過於緩慢。 實際上,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仍舊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只是把部份盈餘回饋社會,一方面可提升形象,另一方面論文翻譯還能減稅;而社企經營目的,則純粹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主。 欲投入,從了解關注的社會議題開始 了解社企的內涵後,陳一強建議,有興趣投入者可先從關心與了論文翻譯解周遭的社會議題開始做起。例如,實地觀察及參與自身關注的議題,花時間從中找出癥結,再提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式,透過商業模式來運作。 胡哲生表示,台灣目前以農業相關的社企為主流論文翻譯,服務重點在小農以及土地關懷等議題上。但事實上,社會公益的主題廣泛,從公平貿易、環保減碳、山林復育、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高齡照護以及幼兒托育等,可關懷的議題包羅萬象。 以七年級生林念慈為例,她目前在尼泊爾雇用5位當地婦女製作並論文翻譯販售布衛生棉,解決長久以來婦女感染與相關疾病的問題。 最早,她先是花了5個月的時間在尼泊爾,融入當地社區居民的生活,跟農村婦女聊天後才發現,造成婦女健康的殺手起因於論文翻譯80%的婦女使用舊紗麗與舊布製成的布墊,因此才促成了「棉樂悅事工坊」的創立,目前通路跨及孟加拉農村、尼泊爾加德滿都、香港、台灣等地。 最大挑戰:搏得認同,更找出獲利方程式 雖然投入社企的起心動念以良善居多,但不可否認,有些人認論文翻譯為社企的形象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因此一古腦兒投入創業。然而,消費者固然願意用行動支持,但同時也會用放大鏡來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